本报讯 (记者 吴婧涵 通讯员 王霞君 朱孟珍) 在日前举行的“2024衢州能源+峰会”上,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与衢州十余家新能源企业和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推进储能技术和新能源动力研究。
近年来,衢州聚焦新能源赛道谋发展。去年,围绕“一产业一研究院”的布局,集聚资源要素,引进浙江大学陆俊团队共建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高质量完成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已招引新能源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150多亿元。
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峰介绍,研究院主要以产业孵化为导向,组建起60人的研发团队,囊括了8名国家级人才,科研人员比例达91%。同时,成立前沿研发中心和技术孵化中心,建立“研究院-成果孵化基地-孵化企业”的完整成果转化链条,推动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研究院确立了六大研究方向,主要涵盖高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钠离子电池以及电池回收及资源利用等。我们与本地企业、高校深度交流后,专注于产业的创新突破以及‘卡脖子’技术攻关。”
灵活的模式,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柯城小微园设有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孵化平台。该平台与拓烯科技、鹏辉新能源、中宁硅业、吉利“三电”等行业翘楚比邻而居,配备了4条专业的电池孵化线,可以为企业在产品品质提升、成本控制、前沿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方面提供服务。
去年9月,总投资20亿元的高比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项目在龙游经济开发区落户,这是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比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较传统正极材料,拥有更大的密度和更长的寿命,使它在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展现巨大潜力。”刘铁峰介绍,项目分三期建设,最终可形成年产5万吨的产能规模。
目前,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带领团队启动了动力电池回收项目。“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的退役量逐年增加。这个项目将协助本地企业拓展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市场,为衢州新能源产业链补链延链。”刘铁峰说。
“新能源产业竞争愈发激烈,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科技创新、深耕细作产业链是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能级科创平台的赋能下,企业持续投入创新更有底气。”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深化科技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机制,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孵化园建设,支持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项目研发、孵化及产业化,激发创新活力。